文|徐 来股指配资开户
编辑|徐 来
中美谈判还没开场,美国就先把消息放了出去,还给特朗普铺了台阶。
这场牌局还没亮底牌,气氛已经紧张到极点。
我觉得,特朗普这次真坐不住了。
斯德哥尔摩没开谈,特朗普先放话
瑞典,这次又成了中美“碰头”的地方。
白宫和美国财政部同步放出信号,中美第三轮谈判准备启动,地点锁定在斯德哥尔摩,这是财政部长贝森特亲口确认的会晤安排。
中方官方还没宣布,美方就先抛了“开局信息”,节奏,已经先快半拍。
为什么美国要抢这个头条?我觉得答案很清楚:特朗普着急了。
距离8月12日关税暂停期限只剩不到三周时间。
之前中美刚在伦敦碰过一次头,也达成了一些“框架性共识”,比如关税可以谈、采购可以谈、结构性改革可以探。
可事情一直没动静,眼看期限快到,特朗普不想再拖了。
特朗普人在菲律宾,嘴已经开始放话。
他说得很直,近期“可能亲自访华”,这番话没等中方表态,就被美媒轮番解读成“紧逼型外交”,看似主动,其实背后透着一股焦虑。
你见过哪个总统在谈判前高调宣布“我准备亲自上门”?这不是气势,这是没底气。
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没掩饰,他说“我们会在关税暂停到期前进行高级别磋商”。
这句话表面听起来很冷静,其实话里行间都透着一个意思——现在还没谈拢,美国要的是时间,要的是结果。
谁都知道,一轮关税谈判,不是靠一场会议就能解决的,尤其是这第三轮,牵扯的东西太多:之前设下的稀土许可、半导体封锁、中方反制;现在又多了个能源采购问题。
中美之间的利益链越拉越长,想短时间谈明白,谈稳妥,谈出成果,没那么简单。
可特朗普等不及了,选情在烧,股市在看,党内也在催,他必须拿出“动起来”的动作。
美方这次抢先放消息,有两个作用:
其一是把中方推上节奏台阶,你不确认没关系,我先宣布,看你应不应,让你在时间点上跟上节奏。
二是给自己预热,无论谈判成不成,舆论要先炒起来,让美国国内知道:特朗普已经出招,不是坐等中方动。
这套招数,熟悉特朗普节奏的人都知道。
他从来不等战术成熟才开打,他要的是战术推动战略,消息推动舆论,节奏压制对方。
这轮中美谈判还没拉开,美国已经自己把前奏演完了。
问题是,中方会按这个节奏跟吗?
白宫焦虑写在脸上,关税死线就是倒计时
美国自己设的8月12日,是个“暂停点”,也可能是个“爆点”。
这一轮关税政策叫“解放日关税”,2月宣布,4月落地,7月暂停执行,8月是否延续,全看这场谈判谈成谈不成。
说穿了,这就是特朗普留给自己的弹性空间,一旦谈不出东西,他随时能恢复加税,让选民看见“强硬”两个字。
可现实比他设想的复杂得多。
中方明确过,能源采购是主权问题,不会拿来交换贸易条款。
美国却盯着中国进口俄伊石油不放,想把这块写进谈判清单,这就等于把一个政治问题,往经贸谈判桌上硬塞。
中美以前谈判,从来都不碰能源主权,碰的都是关税数值、清单项目、采购额度。
现在美国突然想加“政治附加条款”,中方不接球一点不奇怪。
特朗普为什么非要把这个拿出来?他想的是,把中国逼到只能选一边:要么谈成,要么就挨打。
这种“二选一”式谈法,和他在北美贸易协议、对欧钢铁关税、对日韩军费问题上的操作几乎一模一样。
问题是,这次对面不是墨西哥,不是韩国,是中国。
你真以为中国会为了几百亿美元采购份额,就答应放弃从俄罗斯进口石油?
这种逻辑根本不现实。
中方目前回应还算克制,没否定谈判,也没抢着放消息,外交部发言只说“将本着平等、互利、尊重的原则,继续推动沟通”。
这等于告诉全世界:可以谈,别逼。
美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紧咬不放,更多是为了国内气氛。
8月如果恢复关税,通胀会升,选民会叫,股市可能抛压,美企压力更大,特朗普知道,哪怕只是象征性谈成一部分,也能拿来“炫政绩”。
他现在不是想彻底解决问题,是想拿个“框架式胜利”撑到大选年底。
你看他这次放话的用词,都是“希望谈出实质成果”“预计会达成阶段性理解”,没有一个词说要“最终协议”或“全面妥协”。
这就叫提前把“标准”降下来,为将来“宣布成功”铺路。
我认为,这正是特朗普典型谈判风格:先设最后期限,再制造紧迫气氛,然后通过舆论倒逼对方让步。
一旦对方不让,他就顺势宣布:“我们尽力了,是他们不配合。”
问题是,中方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。
2018、2019年的那几轮谈判,哪一次不是美国先放狠话,最后又自己改口?
这次不同的是,特朗普面对的不是一个“稳增长”的中国,而是一个更稳战略节奏的中方团队。
他想抢跑,中方不接招;他想用时间压节奏,中方用沉默拖反应。
这场“没谈先炒”的戏码,才刚刚开始。
三个核心问题,谈判桌上的火药桶
谈判还没开始,难点已经摆在台面上。
中美本轮要碰的,不再是单一清单或者数额,而是三件既纠缠又敏感的事:关税延续、能源采购、结构性承诺。
这三样,一个比一个扎手,一个比一个难拆。
关税来说,美国现在暂停的是2025年4月宣布的“解放日关税”升级清单,包含数十项中国制造类消费品,税率最高达30%。
这个政策原本是“狠一刀”,结果一遇国内通胀,立刻在7月“临时冻结”,推到8月再定。
这轮谈判的目标,就是争取把这个临时缓一缓,变成结构性放一放。
可美方心里清楚,中方不傻,不可能白白帮你降税,得有东西换。
我觉得,美国这轮想拿来的换筹码,是“能源”。
二来就是能源采购,现在美方盯得最紧的,是中方从伊朗、俄罗斯的原油采购通道。
美方不想中国在买美国商品的同时,还给俄伊下单,尤其是俄罗斯油,中方买得越多,美方制裁效果就越弱。
贝森特在公开场合已经说过:中方继续采购受制裁对象能源,将影响谈判安排,这话不客气,目的很清楚,就是想把中方拉进他们对俄制裁体系里来。
可问题来了,中国早就签过对伊25年合作框架,对俄也有管道计划。
你现在叫中方“为谈判暂停采购”,那不是让人拆自己路?
中方外交部回应得很干脆:“中方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,与包括俄罗斯、伊朗在内的国家开展正常能源合作。”
翻译一下:别把能源采购和谈判绑定,我们不接这条线。
还有就是结构性承诺。
美国还想继续推进旧账——让中国做出更多市场改革承诺,比如开放金融领域,放松技术限制,降低政府补贴,甚至增加美国产品采购额度。
这些话题从2018年就开始谈,一直到现在都没真正谈出结果。
因为美方一直想拿这些做“永久约束”,中方则强调“阶段性配合”。
这次再谈,恐怕依然卡在那个老问题:你想我开放,我问你换什么?
说穿了,美国希望中方交出制度级承诺,中国希望你给出确定性利益回报。这俩方向根本就对不上。
这三个问题绑一起,谈判就很容易形成“互设条件”的死循环。
美国想用暂停关税交换中方让步,中方则用反对附加条款保护底线,一轮比一轮更硬。
这场博弈怎么收尾?特朗普要的,中国会给吗?
特朗普现在手上只有一个优势——时间。
他设了个倒计时,8月12日,如果这之前中方让步,他就能宣布“成功化解冲突”;如果没让步,他可以一拍桌子,关税再上。
对选民来说,这两种说法都能包装成“胜利”。
我认为特朗普这套节奏不复杂,但中方早看透了。
过去几年,中方已经多次经历这种节奏型博弈,美方抢跑消息,中方不回应;美方提升施压,中方不还嘴;等对方先把剧本写完,再决定接不接戏。
这次也是,中方到现在没回应会不会去斯德哥尔摩,但商务部已明确谈判机制继续存在,节奏照旧推进。
换句话说,美国节奏快,不代表中方被带节奏。
中国目前只看一点:这轮谈判是不是平等交换,还是单方面要价。
如果是平等交换,那能源不谈,关税可以谈,采购可以谈,结构性安排可以讨论时间表。
如果是要价,那中方宁可不谈,大不了恢复原税率,企业继续适应,美国企业自己反弹。
现在更大的看点,其实是:中方会不会主动提出“对等回应方案”?
我觉得不排除这一轮中方提出“条件式采购计划”来平衡谈判。
这样的方案,既会保留自主权,又给美方“下台阶”。
至于特朗普,他已经在下套路了,亲访华、提前放风、抬高预期,全是为了给未来谈判“结果不满意”找理由。
这次中方能不能让特朗普空手而归?我觉得,要看这几天的实际接触。
别听他嘴上说了啥,看他最后有没有真访华,就知道谈得成不成。
到那时候,美方抢跑节奏、中方控稳分寸,这场“信息战+贸易战”的博弈就见分晓了。
参考资料:
《中美下周在瑞典举行经贸会谈,外界期待双方达成进一步共识》·京报网·2025-07-24
《美财长称将在未来几周内与中方官员会面,外交部回应》·环球网·2025-07-08
《与马科斯见面,特朗普称“与中国相处得很好”》·北晚在线·2025-07-24
《特朗普索要100亿美元驻韩军费 韩方回应》·人民日报·2025-07-09
《我驻俄大使: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股指配资开户,今年将实现满输》·观察者网·2025-07-08
悦来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